主页 > 中文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万人电报群精彩资讯交流聚集地

流量次数: 作者:tg纸飞机 发布时间:2025-09-15 21:46

Telegram万人群组是基于其技术特性的产物,但实际应用中呈现出复杂的生态,尤其在监管与非法活动方面存在显著问题:

一、技术特性与规模

1. 超大容量:Telegram群组支持最高20万人同时在线(2024年数据),远超微信(500人)和WhatsApp(1024人),便于大规模信息传播与组织。

2. 封闭性与加密功能:支持端到端加密、阅后即焚、禁止截屏转发等设置,形成高度私密的“信息茧房”,为非法内容传播提供隐蔽空间。

二、实际应用与风险

1. 犯罪温床

  • 黑产:2024年发现多个公开群组(如1.5万人规模)传播AI伪造的内容,付费可进入更私密群组;类似韩国“N号房”模式在Telegram上重现。
  • 隐私窃取与网暴:2023年有UP主家庭住址、电话被置顶于1.4万人的群组中,引发全网传播。
  • 诈骗与洗钱:诈骗团伙通过创建数千个“吃瓜群”(500-2000人/群),引流至非法平台牟利超百万元。
  • 2. 政治操纵工具

  • 2019年香港“修例风波”中,示威者通过Telegram群组(部分达30万人)协调行动,包括筹集资金、制作、部署“快闪”战术。
  • 三、监管挑战与平台应对

    1. 执法困境

  • 服务器位于境外,跨国取证困难,韩国警方曾因无法获取用户数据导致打击受阻。
  • 群组封闭性使犯罪内容传播源头难以追溯。
  • 2. 平台政策转变

  • 创始人被捕事件:2024年8月,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因平台缺乏监管(涉洗钱、恐怖主义等)在法国被捕。
  • 数据共享妥协:2024年9月修改隐私政策,开始向美国提供用户IP及电话号码,全年满足900项执法请求(此前仅14项)。
  • 四、现状与趋势

  • 社群衰落:早期币圈万人电报群因骗局曝光逐渐沦为“死群”。
  • 国家层面抵制:乌克兰2024年9月禁止公务人员使用Telegram,防范俄罗斯监控。
  • 综上,Telegram万人群组虽具备技术优势,但其匿名性、封闭性已成为犯罪和政治操纵的高发地,平台在监管压力下正被迫调整政策,但根除非法活动仍面临严峻挑战。